沖壓機械手廠家的正確發展方向:
首先,不能盲目跟風,不要看著沖壓機械手、上下料機械手發展前景好,就不管不顧的一頭扎進去了,有這樣一個案例,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否,幾年前,在發展新能源的美好前景下,各地興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光伏投資熱潮。彼時,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幾乎都把光伏產業列為優先扶持發展的新產業;600個城市中,有300個發展光伏太陽能產業,100多個建設了光伏產業基地。然而好景不長,隨著金融危機的來臨,光伏遭遇歐美“雙反”的“外憂”與產能過剩的“內患”,曾經風光無限的光伏產業急速墜入嚴冬,市場競爭加劇,產品價格暴跌,全行業陷入了虧損的泥潭。反思我國光伏產業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的原因,其中,歐美“雙反”只是外部導火索,內在原因還在于光伏產業發展模式的缺陷。這種模式主要依靠顯著的成本優勢、快速的模仿能力以及政府的扶持,但由于缺乏核心技術、處于產業鏈的低端,光伏產業一旦遭遇市場上的風浪起伏,就很容易受到沖擊。
其實,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,沖壓機械手的門檻還是比較高的,例如,這兩年風生水起的移動電源,移動電源不同于沖壓機械手,就是組裝下電池,基本上沒有什么技術含量,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,就增加了上萬家移動電源廠家,從移動電源出現到打價格戰,也就短短的幾個月時間,然而,真正做好了移動電源的廠家確并不多,倒閉的倒是一大把。
眼下,由于國內勞動力成本上漲迅速,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,各地政府紛紛將“機器換人”列入計劃。一時間,機器人項目蜂擁而上。據不完全統計,已有數十個省市提出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,并提出少則百億、多則數千億元的發展目標,不少地方政府還出臺了具體的補貼措施,各地的機器人產業園成了新的“圈地大戶”。可以說,地方政府都不愿錯過這個可能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機會,都在準備大干快上。目前,按照各地規劃的機器人產能目標,已達到2015年全球總需求規模的水平。這不免讓人擔心,機器人產業是否會再度走上以上案例的老路呢?沖壓機械手廠家如何正確發展呢?
作為“中國制造2025”十大支柱產業之一,我國機器人產業受到政策扶持,正迎來快速發展期。據媒體報道,工信部正在組織編制智能制造專項規劃和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,將盡快明確智能制造的發展目標、重點任務、推進途徑和政策措施。
今年5月我國發布了《中國制造2025》,明確了未來十年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方向。隨后,國家發改委表示,將把工業機器人作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之一,將從國家產業基金、擴大國際合作、下游消費配套等多方面給予扶持。
近年來,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旺盛,我國早在2013年就成為全球較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,可令人憂慮的是,其中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為外資品牌占據。目前,僅日本的發那科、日本的安川、德國的庫卡、瑞典的abb等四家跨國企業,就占據我國六成以上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。相比之下,500多家本土機器人企業只擁有很少的市場份額。
此外,我國機器人產業的關鍵核心部件受制于人,關鍵配套的單元部件和器件一直需要進口。近年來,我國在工業機器人相關零部件方面有了一定的產業基礎,但是無論從質量、產品系列,還是批量化供給方面,都與國外存在較大的差距。
事實上,當前各國也采取激勵性政策,刺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。近年來,歐盟、美國等發達國家也紛紛出臺了形式多樣的產業政策,以搶占下一輪經濟制高點。研究發現,這些形式各異的歐美式產業政策背后的共同特征是:保持市場競爭的有效性和企業的自主性。
當前,機器人、3D打印等智能制造產業正成為又一輪新經濟的熱點,各地政府再次紛紛介入扶持。那么,如何防止機器人產業走上光伏老路、構建我國新興產業政策體系?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。
其實,和所有行業一樣,如果真正想做好沖壓機械手、上下料機械手,真正想分享機械手這塊大蛋糕,作為廠家,要有結實的技術實力做后盾,同時有客戶資源,否則,一個工廠的運營少則幾十萬,多則上千萬,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是很難承受的!